美联储不傻,没有收割到中国这块大肥肉,就是坚持不降息,硬挺到七月份,说白了,就是
美联储不傻,没有收割到中国这块大肥肉,就是坚持不降息,硬挺到七月份,说白了,就是在等中国先撑不住。当地时间周三(7月30日)下午,美联储宣布将政策利率维持在4.25%-4.50%不变,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。从2022年开始的加息周期到现在,美联储像是跟中国杠上了一样,死活不肯松口。这背后到底在打什么算盘?说起美联储的套路,其实挺简单粗暴的。就是那套”美元潮汐”玩法:先大幅加息,让美元利率飙升,吸引全球资本回流美国,等别的国家资产价格跌得差不多了,再低价抄底收割。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,美元长期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,全球大多数国家都以美元结算石油及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交易。这招对那些外债高、家底薄的国家确实管用,阿根廷、土耳其这些经济体都被整得够呛。从2022年3月开始,美联储就开启了史上最猛的加息周期。此前的2024年9月份,美联储超预期降息50个基点,货币政策正式转向宽松周期;2024年11月份、12月份,美联储又连续两次降息,每次降息25个基点。看起来好像要放松了,但是进入2025年,情况又变了。2024年12月17日至18日,美联储召开当年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,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继续下调25个基点到4.25%至4.5%之间,但是会议纪要显示了另一个信号。几乎所有与会官员都认为,通胀上行风险有所增加。所有官员一致认为,美联储”已到达或接近放慢政策宽松步伐的适当时点”。为啥美联储这么谨慎?说白了,就是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目标。美联储的算盘很简单,就是等着中国撑不住。他们盯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,盯着中国的外汇储备,盯着中国的经济增长。但是中国显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软柿子。2024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,经常账户顺差规模与直接投资逆差规模均有所扩大,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在3.2万亿美元—3.3万亿美元。更关键的是,截至4月末,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817亿美元,较3月末上升410亿美元,升幅为1.27%,已连续17个月稳定在3.2万亿美元以上。中国的外汇管制也让美联储的套路失效了。不像那些资本自由流动的新兴市场,中国实行的是有管制的汇率制度,资本想要大进大出并不那么容易。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,这让投机资本很难找到下手的机会。更有意思的是,中国的货币政策保持了独立性。美联储加息的时候,中国该降准降准,该降息降息,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来。2025年,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,进一步加强逆周期调节,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控双重功能。这种操作让美联储的”美元潮汐”在中国面前基本失效。中国经济的韧性也超出了美联储的预期。虽然外部环境复杂,但是中国经济还是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。2024年前三季度,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服务贸易出口2766亿美元,同比增长12.2%,服务贸易进口4582亿美元,同比增长15.2%。这些数据显示,中国经济不仅没有被美联储的政策搞垮,反而在调整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。反倒是美联储自己陷入了两难境地。一方面,美国通胀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,美国通胀率要达到美联储设定的2%长期目标还有”一段路要走”。另一方面,持续的高利率也在拖累美国经济增长。委员会成员预计,2025年的降息步伐将显著放缓,预计全年仅降息75个基点。美联储现在就像是骑虎难下。降息吧,通胀可能反弹;不降息吧,经济增长压力山大。而且最关键的是,他们原本指望的”收割中国”完全没有成功。中国不仅没有被”美元潮汐”卷走,反而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。现在已经到了2025年8月,美联储的耐心快要耗尽了,但是中国这块”大肥肉”依然稳如泰山。总体预计,2025年我国国际收支将继续稳健运行,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平稳有序。看来美联储这次算是踢到铁板了。他们原本以为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的”潮汐”效应把中国拖下水,没想到中国早就做好了准备。外汇储备充足、货币政策独立、经济韧性强劲,这些因素让中国在这场”货币战争”中站得很稳。美联储现在只能硬撑着,希望时间能够站在他们那一边。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,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出现他们期待的问题,反而在新的挑战中找到了新的机遇。美联储的这次”硬挺”策略看起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。你觉得美联储还能坚持多久?中国经济的韧性是否超出了市场预期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,一起讨论这场没有硝烟的经济博弈。